央廣網北京3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是315消費者權益日,消費者權益再次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消費能力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識的增強,現如今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講究也可以說是越來越多,越來越精。但是,在消費過程中,消費者總會無意間被一些消費假象所誤導,有一些假象甚至是讓你防不勝防。今天我們就用幾個真實的案例告訴你--那些被誤導的消費假象。
  假象一:有機食品真的就是有機嗎?
  在寧波康譜園有機蔬菜農業基地,記者看到:一扎份量約為一斤重的青菜賣12元,而市場上普通青菜的價格則是每斤1-2元。工作人員說這裡的青菜賣得貴是因為它是有機的。
  工作人員:這個是有機的,本身我們就沒有用農藥化肥,所以說執行的標準比較高。
  記者:有機是指什麼?
  工作人員:就是種植的標準,不能用農藥不能用化肥,但是肥料的話只能用有機肥。
  不過,當記者詢問有沒有經過有機認證時,工作人員坦白告知:過去有過認證,但現在已經過期了。工作人員說,要延續有機證書其實很簡單,但實際上因為農場周邊都是馬路,他們根本做不到有機。
  工作人員:有機說實在標準比較高,還是達不到的,你看旁邊離馬路太近了。有機現在好像說花錢都可以買。
  記者:能買到但是你們做不出來的。
  工作人員:對,是買到,就是你要去認花點錢其實他也可以給你這個證。認證只要我們再去延續一下,我們同樣很簡單就可以下來了。
  按照康譜園工作人員的說法,有機蔬菜證書可以花錢買,但現實卻種不出真正的有機蔬菜。寧波綠薈蔬果現代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波說,這是因為市場上的有機食品都是由商業認證機構來認證的:
  趙波:實際上它畢竟只是商業行為,認證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他也會想盡各種辦法儘量讓你過的。收費蠻貴的,它現在是按照一個品種一個季節收費。各個認證機構有差異,有的有五六萬吧可能。
  真正的有機食品不僅要求整個生產和加工過程不能使用化學農藥化肥等合成物質,還對生態環境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然而,一些認證機構在對農產品基地進行認證時,往往只看它在生產過程中是否按照有機食品的要求進行操作,但沒有對環境進行認證。趙波指出,寧波有的蔬菜基地建在高速公路旁的依然拿出了有機證書。
  趙波:像我們寧波市某個品牌也叫有機蔬菜,它更多的認證是按照它是否按照有機標準在操作,但產品到底是不是有機的話,因為受氣候環境影響,比如說霧霾天氣,不可能是有機的嘛。
  假象二:洋品牌真的有著洋血統嗎?
  如今說起品牌兩個字,很多消費者對洋品牌情有獨鐘。各大商場里不少品牌都是清一色的外文商標,以服裝品牌為例,記者在河北多地多個大型商場走訪發現,這些樣品牌大多來自歐洲,還有一部分來自日本和韓國。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服裝產地都是在中國。記者向售貨員咨詢,卻聽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
  售貨員:意大利的。
  記者:意大利的?你們這不寫的深圳嗎?
  售貨員:代理的公司是深圳的。
  記者:就是中國生產的唄。
  售貨員:不,我們這都是進口的。
  記者:這不寫著生產企業是深圳嗎?
  售貨員:這是我們代理的牌子。
  還有些售貨員直接就告訴記者,衣服是外國設計、國內加工,或者就是掛了個外國牌子而已。
  售貨員:服裝都是法國設計的,但我們基本上都是從國內採購原材料,在國內加工。
  售貨員:只是掛的牌子,現在服裝都這樣,只是掛的國外牌子,在中國加工。
  那麼,這些光鮮的"洋品牌",到底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品牌的? 一位在做服裝生意的業內人士透露說,除了貼牌生產,有些品牌乾脆就直接買成衣然後換標銷售
  業內人士:我們的衣服有適合他的特色的,就把我們的各種服裝挑進去,改他自己的標。
  隨後,記者以註冊服裝品牌為由聯繫了一名專做商標代理的知識產權公司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只要付出相應的代理費用,就可以讓地道的中國品牌搖身一變貼上"洋商標"。
  工作人員:我可以幫你看一下哪個國家便宜一些,你選擇一個便宜的國家去做,當然也可以申請意大利,意大利那邊的查詢費用是2900, 然後申請費用是8600。就是要做服裝品牌,然後這個服裝要在國內銷售,但是你們想申請一個國外的商標,這樣就是可以做一個宣傳,說咱們的品牌可能來自意大利或者來自那個國家,很多企業都是像你們這樣操作的。
  假象三:掃描商品條形碼辨別真偽靠譜嗎?
  當前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許多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習慣用手機掃描商品條形碼來辨別商品真偽及查詢商品零售價格。
  消費者:應該是真的吧掃出來。
  消費者:真的吧,它上面顯示的。
  消費者:主要是看到了再相信吧一般都是。
  不少消費者認為手機只要是掃描出來了,就一定是真貨,但實際上這樣的看法是大大的誤區,根據合肥市工商部門提供的信息,實際上商品上的二維碼和條形碼只是代表了一串數字和圖案,並不具有防偽性,而且複製起來非常容易。記者在合肥城隍廟市場里看到,不少兜售化妝品的攤位,都借助手機掃描條形碼或者二維碼在忽悠顧客:
  記者:這個怎麼賣?
  攤主:這個十五,原價38塊錢的。
  記者:那這個是假的?
  攤主:絕對百分之百真的,你搞條碼搜一下都能搜得到。
  攤主向顧客兜售條碼時表示,這都是化妝品店關門清貨的產品,所以超低價促銷,當顧客提出質疑的時候,攤主用手機對著商品條形碼掃一掃,消費者發現,手機里突然出現了該商品的信息時,一般都不太會有質疑。
  攤主:這個二維碼可以給你掃的。完美蘆薈膠就掃出來了,正正規規的東西產品信息都很準確的。
  在一個大型的購物網站,記者輸入關鍵詞"條形碼"進行搜索,發現條形碼的相關係列產品品種非常繁多,浙江的一個位商家表示,想要仿冒做一個條形碼出來非常簡單
  商家:能做得一模一樣吧條形碼,有源文件嗎?有源文件基本上沒問題,如果要重新做文件那就會有區別,只要有,你就可以掃的出來。
  工商部門表示,條形碼為消費者選購商品提供了一定的信息支持,但軟件公司自行開發的掃描條碼軟件掃描結果只能作為參考。從條形碼當前的技術現狀來看,偽造、冒用、使用註銷的商品條碼、非法轉讓商品條形碼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條形碼在發揮產品追溯作用的同時,不是必然具有防偽的功能。  (原標題:揭誤導消費者三大消費假象 掃描條形碼辨真偽不靠譜_f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yilwfafjyjoj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